群策群力,探索美丽乡村的创意之路
2019年08月01日4689浏览
乡村建筑是构筑乡村架构的基石。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创意思维为乡村建筑和乡村整体的规划注魂,是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探索创新之路。以“设计下乡,创意乡建”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华建筑文化夏令营活动已在长安唐村为实践基地下如火如荼的顺利展开。
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建筑设计相关专业优秀教授、教师及学生,全国各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等优秀人才通过对以长安唐村规划范围内的南堡寨千年老村子、南堡新村、胜利村三个关中传统村落为实践点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与分析以及地毯式的实际考察与实践。
通过对村落地理风貌的观察、文化肌理的调研、村落现状的梳理、村民生活的问卷以及结合长安唐村的规划理念总结和分析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与结论,各小组通过研判与策划正在对未来区域规划建设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案,希望能为长安唐村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提创意借鉴和实践样本。
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三位导师和三位营员,他们作为实践者,对本次活动感触颇深。特别是对长安唐村在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中的肯定和对整体村落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薛力
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薛力副教授是本次活动建筑设计的权威导师,他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旗下,乡村建筑的设计规划只是非常微小的一个点,但是必不可少,乡村风貌的维系,乡村文化的传承都是通过建筑肌理在传承和延续的。
我们在保护和修复古村落中,应当多向西方那些历史小镇、多向我们国家曾经致力于古建筑保护的前辈们学习,更应当放低姿态,打碎自己去向几百年来通过不断累积经验这些乡村村民学习,我们每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这些建筑形态其实都是几百年来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
在本次活动中薛力教授一直鼓励学生要深入群众的生活,从村民的生活方式中去获取设计的灵感,这样规划的建筑才更有在地化的灵魂。不要落在刻意区分传统和现代有何种差别的窠臼里,一切的新的概念都奠定在最本真的生活中。
薛教授充分肯定了南堡寨的村落保护和现状,做为关中典型的村落样式,特点突出,保存完好,给学生们走出课堂,了解乡村振兴,认识乡村,从实践中学习提供一次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长安唐村能组织这样一次活动,从大的方面讲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反哺农业农村建设的趋势,从企业方面讲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彰显,更是企业站在了更高战略维度的超前眼光。
伍昌友
武昌友老师做武汉科技大学新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建筑学院建筑专家、国家一级建筑师从宏观层面对乡村振兴和本次活动做了全面的解读。
他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是国家经济程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以前中国的乡村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在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衰败是正常。现在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成了国家发展的关键步伐,而在整个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是关键也是重点。
现在乡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而中国许多的历史文化又植根在乡村,因此许多文化面临了断层。村子要发展,古村落要保护需要资本的介入,经济活力的渗入来激活乡村,因此需要全方位的组织和策划,更需要许许多多的典例,而长安唐村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对于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需要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彰显一种乡村的生活方式、体验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这个时候就需要乡村观念的转型、展业的转型。利用乡村在地化的优势进行发展,文旅融合就是改变乡村现状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个方面长安唐村是走在了前面。
在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他更希望宁可走的慢一些,做的精致一些,也不要揠苗助长。传统村落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复原修复甚至再创造更需要的是建筑内在的灵魂而不是外在的形式。伍老师自己也参观过许多乡村建设的实践项目,由于急功近利许多都失去了生命力甚至烂尾,不但没有对乡村起到振兴,甚至破坏了乡村,给乡村带来了灾难。
有序、合理、循序渐进的开发,在整体建设中要聚集各方面人才的综合意见进行考量、设计、规划,将其尽量完善才是村落保护,乡村未来建设发展的正确路线。
李斌
李斌老师作为北京式建筑设计事务所高级建筑师更多是对新村未来建设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胜利村的村民做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希望自己未来的规划设计理念更多是满足当地村民的所需,即便发展文旅产业他也希望能把村民的真实生活,活生生的、最原貌的村落样态融入其中,用一种关中特有的生活方式去吸引众人。
另外针对非遗保护、文农创产品的开发,111老师希望能重点突出对制作工艺的展示、产品制作过程的彰显、农产品不同时期生长状态的解读,甚至给受众一种亲自体验的尝试来为这些产品赋能,增强吸引力,而不是单单的改变包装添加文案。
对于亲自参与本次活动的三位营员,我们在采访中真切感受到了她们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对本次活动重视,希望通过运用自己所学能给长安唐村的建设规划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全文妍,作为山东建筑大学城规学院的老师,一直在研究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可能性。她认为中国的乡村建设虽然已全面开花,但实际在教育层面没有足够学科和理论支持乡村振兴。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有一些成型的教学体系。对于乡村振兴大家都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但这种实践活动又很少。
长安唐村组织这次活动因该是给乡村建设走向课堂,走向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大家都非常珍惜和感谢这次机会。
金老师主要针对胜利村做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她认为整个村子除了拥有柳青这个强大的IP外,村子的自然形态也非常具有关中特色。窑洞前直面蛤蟆滩,枕水而居,还有辘轳井这些鲜明的在地化特色。在她的设计规划中希望将其串联成一条主线,把关中民居的特点放到第一位,利用柳青的文化再次为村子赋能,挖掘地方文化肌理,充分把农村生活的烟火气和真实性带进村庄的建设理念中。
贺嘉信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的双学位建筑师,希望能从那些闻名世界的欧洲村落中汲取经验,融入到我国传统村落的建筑中。她发现欧洲许多小镇之所以比大城市还更具影响力,是因为都在做一个单点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挖掘也好、特色产业深耕也罢。她想通过对村落一个单点做到极致的发掘与创新,并通先营造产业规划,再营造空间规划的思路,能让更多人自发的走进这里。
来自同济大学的吴淑瑜认为,在整个乡村振兴中对于乡村建设中建筑本身也许并不重要,留存下来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建筑有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给里面加入钢筋让它更加坚固,可以增加玻璃让它更符合现代审美。她希望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去体现乡村丰厚的文化资源,而不是以考古的姿态去营造复原建筑。
本次活动,每位专家和营员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对三个村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创意规划,在贯彻把乡村建成和谐美丽花园的区域发展方针中,积极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和村落聚居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重构,对未来长安唐村的整体规划建设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价值样本。
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建筑设计相关专业优秀教授、教师及学生,全国各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等优秀人才通过对以长安唐村规划范围内的南堡寨千年老村子、南堡新村、胜利村三个关中传统村落为实践点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与分析以及地毯式的实际考察与实践。
通过对村落地理风貌的观察、文化肌理的调研、村落现状的梳理、村民生活的问卷以及结合长安唐村的规划理念总结和分析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与结论,各小组通过研判与策划正在对未来区域规划建设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案,希望能为长安唐村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提创意借鉴和实践样本。
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三位导师和三位营员,他们作为实践者,对本次活动感触颇深。特别是对长安唐村在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中的肯定和对整体村落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薛力
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薛力副教授是本次活动建筑设计的权威导师,他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旗下,乡村建筑的设计规划只是非常微小的一个点,但是必不可少,乡村风貌的维系,乡村文化的传承都是通过建筑肌理在传承和延续的。
我们在保护和修复古村落中,应当多向西方那些历史小镇、多向我们国家曾经致力于古建筑保护的前辈们学习,更应当放低姿态,打碎自己去向几百年来通过不断累积经验这些乡村村民学习,我们每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这些建筑形态其实都是几百年来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
在本次活动中薛力教授一直鼓励学生要深入群众的生活,从村民的生活方式中去获取设计的灵感,这样规划的建筑才更有在地化的灵魂。不要落在刻意区分传统和现代有何种差别的窠臼里,一切的新的概念都奠定在最本真的生活中。
薛教授充分肯定了南堡寨的村落保护和现状,做为关中典型的村落样式,特点突出,保存完好,给学生们走出课堂,了解乡村振兴,认识乡村,从实践中学习提供一次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长安唐村能组织这样一次活动,从大的方面讲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反哺农业农村建设的趋势,从企业方面讲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彰显,更是企业站在了更高战略维度的超前眼光。
伍昌友
武昌友老师做武汉科技大学新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建筑学院建筑专家、国家一级建筑师从宏观层面对乡村振兴和本次活动做了全面的解读。
他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是国家经济程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以前中国的乡村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在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衰败是正常。现在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成了国家发展的关键步伐,而在整个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是关键也是重点。
现在乡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而中国许多的历史文化又植根在乡村,因此许多文化面临了断层。村子要发展,古村落要保护需要资本的介入,经济活力的渗入来激活乡村,因此需要全方位的组织和策划,更需要许许多多的典例,而长安唐村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对于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需要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彰显一种乡村的生活方式、体验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这个时候就需要乡村观念的转型、展业的转型。利用乡村在地化的优势进行发展,文旅融合就是改变乡村现状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个方面长安唐村是走在了前面。
在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他更希望宁可走的慢一些,做的精致一些,也不要揠苗助长。传统村落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复原修复甚至再创造更需要的是建筑内在的灵魂而不是外在的形式。伍老师自己也参观过许多乡村建设的实践项目,由于急功近利许多都失去了生命力甚至烂尾,不但没有对乡村起到振兴,甚至破坏了乡村,给乡村带来了灾难。
有序、合理、循序渐进的开发,在整体建设中要聚集各方面人才的综合意见进行考量、设计、规划,将其尽量完善才是村落保护,乡村未来建设发展的正确路线。
李斌
李斌老师作为北京式建筑设计事务所高级建筑师更多是对新村未来建设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胜利村的村民做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希望自己未来的规划设计理念更多是满足当地村民的所需,即便发展文旅产业他也希望能把村民的真实生活,活生生的、最原貌的村落样态融入其中,用一种关中特有的生活方式去吸引众人。
另外针对非遗保护、文农创产品的开发,111老师希望能重点突出对制作工艺的展示、产品制作过程的彰显、农产品不同时期生长状态的解读,甚至给受众一种亲自体验的尝试来为这些产品赋能,增强吸引力,而不是单单的改变包装添加文案。
对于亲自参与本次活动的三位营员,我们在采访中真切感受到了她们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对本次活动重视,希望通过运用自己所学能给长安唐村的建设规划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全文妍,作为山东建筑大学城规学院的老师,一直在研究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可能性。她认为中国的乡村建设虽然已全面开花,但实际在教育层面没有足够学科和理论支持乡村振兴。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有一些成型的教学体系。对于乡村振兴大家都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但这种实践活动又很少。
长安唐村组织这次活动因该是给乡村建设走向课堂,走向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大家都非常珍惜和感谢这次机会。
金老师主要针对胜利村做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她认为整个村子除了拥有柳青这个强大的IP外,村子的自然形态也非常具有关中特色。窑洞前直面蛤蟆滩,枕水而居,还有辘轳井这些鲜明的在地化特色。在她的设计规划中希望将其串联成一条主线,把关中民居的特点放到第一位,利用柳青的文化再次为村子赋能,挖掘地方文化肌理,充分把农村生活的烟火气和真实性带进村庄的建设理念中。
贺嘉信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的双学位建筑师,希望能从那些闻名世界的欧洲村落中汲取经验,融入到我国传统村落的建筑中。她发现欧洲许多小镇之所以比大城市还更具影响力,是因为都在做一个单点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挖掘也好、特色产业深耕也罢。她想通过对村落一个单点做到极致的发掘与创新,并通先营造产业规划,再营造空间规划的思路,能让更多人自发的走进这里。
来自同济大学的吴淑瑜认为,在整个乡村振兴中对于乡村建设中建筑本身也许并不重要,留存下来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建筑有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给里面加入钢筋让它更加坚固,可以增加玻璃让它更符合现代审美。她希望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去体现乡村丰厚的文化资源,而不是以考古的姿态去营造复原建筑。
本次活动,每位专家和营员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对三个村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创意规划,在贯彻把乡村建成和谐美丽花园的区域发展方针中,积极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和村落聚居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重构,对未来长安唐村的整体规划建设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价值样本。